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首屆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木村清孝展望東亞佛教研究未來方向

教育人文

字級

首屆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木村清孝展望東亞佛教研究未來方向

【人間社 森原康暉、知瑞 日本群馬報導】 2025-08-28
日本佛光法水寺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於法水寺舉辦的第一屆「2025年度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‧人間佛教與東亞佛教的歷史與未來」,8月25日進行第一場專題演講,由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木村清孝以「今後的東亞佛教研究」(これからの東アジア仏教研究について)為題,為大會拉開序幕,由青山學院大學教授陳繼東擔任主持人。

木村清孝首先從自己的身世談起,他出生於戰前的天草,戰後在北海道成長。求學期間正值「存在主義」與馬克思主義盛行之時,在大學學習以西方為中心的倫理學。進入研究所後,在教授玉城康四郎的建議下,開始研究《華嚴經》及華嚴思想史,進一步拓展了思想與見識。

在演講中,木村清孝提出今後東亞佛教研究的五個重點方向:文獻學基礎的重建、思想史研究的拓展與深化、比較哲學研究的推進;與美學、藝術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;「佛道總論」的基礎建構。

木村清孝強調,語言是活的,必須注意其所處的時代背景,嚴格規定其語義,並維持文獻細讀的傳統。文獻與語詞都深受歷史文化背景影響,因此研究佛教思想時,必然要面對歷史。認為需要重新檢討比較思想的價值並加以系統化,特別是應看清西方哲學的侷限,重新學習東方思想,從而重新定位佛教思想。而佛教研究不應僅限於文獻,還應關注能挖掘心靈深層的藝術與美學。

木村清孝表示,綜合前述諸點,應重視跨領域的合作,準確判斷特定思想或文獻的價值;同時,佛教研究不僅是個人的知識探究,更應重視知行合一與自覺實踐。

在場學者踴躍提問,木村清孝逐一深入回應。現場有東洋大學名譽教授伊吹敦、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文良、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准教授柳幹康、龍谷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野呂靖,及主辦方代表日本佛光法水寺住持滿潤法師、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、東京佛光山寺住持覺用法師和監寺妙崇法師、大阪佛光山寺監寺如泉法師與妙聖法師、福岡佛光山寺監寺如愷法師等,以及中、日、韓青年學者共50多人與會。
12345678910第1 / 447頁
追蹤我們